少年祖师皱眉,韩天王一向是风急火燎的性子,无论遇到什么事一向都是第一个冲在前头,他现在未到,说明他已经来不了了。

    什么事会比教主登基更大?

    韩天王没有来参加教主登基大典的原因,只有一个可能。

    “少教主,你今后要善待韩天王的后人。”少年祖师悄声道。

    秦牧心头微震,正要询问,少年祖师沉声道:“三百六十堂,展旗,会圣临山!”

    唰。

    一面面大旗展开,将整个城主府遮得干干净净,大旗一展一收,雍州城的城主府凭空消失,无影无踪,原本是城主府的地方,此刻只剩下一片白地。

    待到笼罩他们头顶的大旗消失不见,秦牧四下看去,心头大震,只见他们已经离开了喧闹的雍州城,来到一个不像是人间的地方。

    这里头顶圆穹,脚下四方,是一座山峦耸立在虚无缥缈之地,上不着天,下不着地。

    青山葱翠,但是抬头不见太阳,低头不见大地。这座山,好像不在人世间一般。

    “这里就是圣临山?”

    秦牧四下张望,但见峰峦叠嶂,有宫殿藏在山林深处,应该是圣教建立的殿堂,不过少年祖师却没有带着他们前往那座殿堂,而是来到一株松柏下。

    那松柏郁郁葱葱,已经存在于世不知多少年,松柏下是一间草庐,草庐很是干净,并没有随着岁月流逝而露出腐朽的痕迹。

    松柏下还有一块大石头,少年祖师来到松柏下方,三百六十堂堂主,十二护教长老,八大督查使,三大镇教天王,左右护法使,各自坐在下首。

    少年祖师示意秦牧上前,道:“这座山,原本在人间。当年我天圣教的开山祖师来到这里,见一樵夫砍柴,砍得便是这株松柏。樵夫挥斧砍松柏,章法有序,似乎蕴藏无穷妙理在其中,而松柏吃了一斧,便又长出一块,恢复如初。开山祖师知道遇到了圣人,于是向那樵夫请教。那樵夫就在这株松柏树下向他传道,一讲,便是数十年,开山祖师得到了无尽的感悟,但是犹不满足,于是问樵夫,何以成圣人?”

    秦牧仔细聆听,少年祖师顿了顿,继续道:“樵夫说,若要成圣,须立德、立功、立言,三立三不朽。开山祖师又问,如何做到三不朽?樵夫说,明理、明知、明教,三明万人师。于是开山祖师大彻大悟。”

    少年祖师抬头,看着这株历经沧桑岁月的松柏:“开山祖师知道,若要成为圣人,须得先做三明万人师,于是他整理了圣人训,将圣人训整理成篇,编撰成录,也就是外界所说的大育天魔经。”

    “开山祖师写出了大育天魔经,做到了明理。”

    “而后他游历世间,历经几百载,将圣人所传的道理传与其他人,圣人所传的道理,被他传给他人后,便变成了他的道理。彼口说与汝耳,汝口说与他听,这便是知。开山祖师做到了明知。”

    “至于明教,开山祖师立下教派,感念砍柴樵夫指点迷津,于是叫做天圣教,立下教义。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凡有异者,皆是异端!率性所行,纯任自然,便谓之道。此乃我教的教义本源。”

    下方,各堂堂主、护法、长老虽然都是天魔教的高层,但大部分人都是头一次经历教主登基,即便是护教长老、镇教天王,对这段历史也不是太了解。

    他们原本以为,教主登基需要举办什么惊天动地的仪式,却不料少年祖师讲起创教历史。

    关于这位开山祖师的传奇故事,他们也偶尔在教中的典籍中见到过一些记载,只是神龙一瞥,没有少年祖师说得细致,动人。

    “明教,其中教的意思是传授,教育。开山祖师立教,便是要将圣人的教导传给天下人。他做到了三明万人师,明理,明知,明教,做到了立德,立言,但是未能立功,没能成圣。”1

    少年祖师道:“他晚年时,左思右想,不知功在何处。尽管开山祖师不曾成圣,但为圣人立言,自身开教,德行圆满,三明两立两不朽,已经胜过碌碌之辈不知凡几。秦牧,你愿意继承开山祖师的德与言,理与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