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出于她和宝玉一致的叛逆性格,她鄙视封建文人的庸俗,诅咒八股功名的虚伪。

    在贾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霜刀剑严相逼”的生活中,只有自幼耳鬓厮磨的宝玉才是她唯一的知己。

    她和宝玉之间的真挚感情,成了她能在这个势利环境中生活下去的一个重要的精神支柱。

    同时作者还以极大的同情,描写了伴随着她的爱情而产生的痛苦和忧郁。

    比如在她和宝玉的恋爱过程中,由于封建环境的压力,宝钗,湘云的中途插入和她自己受了封建意识的束缚。

    她要求宝玉向她吐露爱情,但一旦宝玉真的向她倾诉衷情,她又“气得说不出话来”,说这是“胡说”,是“欺负”了她等等。

    如此这些,就使她经常陷入苦恼的重围,表现了一种忧郁,感伤的情绪。

    此后埋香冢,泣残红,唱出哀怨的葬花词》以及常常在潇湘馆迎风洒泪等,都是这种心情的抒发。

    它反映了封建社会妇女的共同不幸,同时也表现了贵族小姐自身的软弱作品写出黛玉与宝玉的爱情达到心灵默契以后,和封建势力的矛盾越来越大,黛玉的痛苦也越来越深。

    但她始终保持着和封建势力不妥协的态度,对宝玉的爱情也至死不变。

    在焚稿断痴情——回中,她一面吐血,—面焚稿,以死向这个黑暗的社会表示最后的反抗。

    在黛玉身上又使我们看到—种新型妇女的思想意识的萌芽。

    薛宝钗是书中和林黛玉相对立的形象,在她身上体现了封建主义的理想和人生道路。

    薛宝钗出身于“珍珠如土金如铁”的皇商家庭,为待选入宫而进京。

    她受封建主义的影响很深,表面是“罕言寡语,安分随时”,实际上有她的“青云”之志。

    她熟谙世故,城府极深,善于把自己的真情实感掩盖起来,在人前装得特别的老实。

    并且在人事关系复杂、彼此勾心斗角的贾府里,她常以“不关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态度,与周围人物相处得水乳交融。

    为了逢迎封建统治者,以达到做“宝二奶奶”的目的,她使出了各种手段。

    当贵妃从宫里送来灯谜时,她心里明明觉得“并无甚新奇”,却“少不得称赞”,只说难猜。

    当贾母给她做生日时,问她爱听什么戏,爱吃什么东西,她就按照贾母的爱好回答。

    这些都表现出她的虚伪、世故。更严重的是,金钏儿分明为王夫人逼死,事后连王夫人都有点“心里不安”。

    但她却说她“不是赌气投井,多半他下去住着,或是在井旁边儿玩,失了脚掉下去的。”

    姨娘也不劳关心。十分过不去,不过多赏他几两银子,发送他,也就尽了主仆之情了。”

    这分明是说假话,表现多么冷酷无情!

    同时为取得人们的好感,她有时更用小恩小惠来收买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