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长此话何解?”李世民满面困惑,什么该又不该的,他本以为张玄清会安慰自己,或者单纯训斥自己,这么模棱两可的回答,可不是他所想到的。
只见张玄清微微一笑,指了指他的表情道:“看秦王如今这般痛苦,想必当初下杀手时,心中亦是不愿,不然现在也不会这般惶恐难安。如此,足可见秦王并非那种嗜杀之人。况且秦王事后更有悔意,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人这一生,难免都要犯错。故不怕人犯错,就怕人不认错,只要一个人还肯认错、肯知错就改,那么他就还有救。”
“现如今世人大多不知何为宽恕,但凡见一人有半分错误,便死抓着不放。这个喊一句该杀,那个叫一句该死,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嘴唇一碰下嘴唇,就给人定下一个永世不得翻身的偌大罪名。殊不知,天下没有纯粹的善,亦没有纯粹的恶,人在这世上,都是善恶兼备的庸人而已。哪怕是闻名世界的大善人,也未必一生都没做过一件恶事;哪怕是坏的脚底流脓的大恶人,也未必一生都没做过一件善事。”
“在贫道看来,善恶无有绝对,只有相对,世上无有真正该死之人,亦无有真正不该死之人。不信秦王且看,世间行善积德之人,有的确实是一心为善,但有人却是在赎罪。赎得什么罪?他在行善之前所犯下的罪!然而他们日行一善,接济穷苦,布施舍粥,当真都是善行否?不然!易经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以上所说接济穷苦、布施舍粥,何尝不是在剥夺一部分人的自强不息之念?长此以往,人人仰他鼻息、靠他存活,诚可言他在行善哉?”
“这便是我道家庄子所说‘圣人不死,大盗不止’之理: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世间一切所谓的孝、悌、仁、义、忠、信、贞、廉等等,皆是人道毁弃,从而人为标榜出来的产物。若人皆巡道而生,天下井然,何来大盗?何须圣人?以孝而论,乌鸦生而反哺,无需彰显孝道,自会尽到反哺本职。然若以专注彰显‘孝’为宗旨之赡养,则攀比成风,最终反有人因无法满足所谓‘孝道’,而放弃了赡养,于是就有了孝子和不孝。何若行赡养之本职?人人赡养,不胜出个别所谓的孝子?再如人人排队好,不胜过一群人乱哄哄只突出个别谦让的好品质人?”
“故老子云: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世间变化,每况日下,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故而,老子又云: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是以,真正的圣人、善人,当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无为而无不为。此乃‘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也!”
“当然,贫道说这么多,并非鄙夷世人眼中的善人,斥责他们的行为。毕竟他们所作所为,按理说、按出发心说,确实该值得夸赞,而且他们也确实帮助了一部分需要帮助的人。不过世间还有这么一句话: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他们所行‘善’事,究竟是种善因、结善果,还是种恶因、结恶果,老天都不会对他们另有赏罚便是。”
“再说回秦王殿下您,如今您杀了太子、齐王以及一并子嗣已成事实,然逝者长已矣,生者如斯夫,他们毕竟已经成了过去式,秦王当向前看。打个比方来说,太子、齐王的性格,贫道也略有耳闻,若让他们得了天下,绝非百姓之福。如此一来,秦王杀了他们,究竟是兄弟相残的大恶,还是拯救万民的大善,这绝非任何人能够评说的。不过终究太子已死,他登基后,对天下百姓究竟是祸是福,我们谁也不能下定论,不论是现在还是以后。所以,秦王身为当事人,也切莫以‘自己是在拯救天下苍生’来安慰自己,为自己‘脱罪’。否则日久天长,心性更易,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致使心中邪念不知不觉滋长,造成祸殃。”
“故依贫道所见,秦王与其日日懊悔,或逃避宽慰自己,不如施展有用之身,做出一番功绩、一番远超即便太子登基所能造成的功绩,为自己‘赎罪’。贫道知此时不同上古,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再施我道家无为之政、不言之教,我大唐必然落后。远的不说,就说那,如今就对我大唐虎视眈眈。若真想施我道家政策,除非天下大同,无民族分、无国家分、无种族分,处处兴老庄之学,人人习黄老之道,方可使得。如若不然,我中华民族当有破家亡国之祸!是以,贫道不求秦王日后登基大兴道教,只盼秦王能廉政爱民,结人心、厚风俗、存纪纲,内圣外王,近贤者远谗佞,治国如治家,爱民如爱子,把我大唐打理的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教四方来贺,万国来朝!如此,即便后世史臣,又有哪个敢说秦王错了?此举一便是堵天下悠悠之口,二还是为了疏秦王心中郁结。只要秦王打造出一个旷世无两的盛世王朝,便对的起天下百姓,对得起你杀太子、齐王之因,如今自然是不该死的。可若不然,那便是对不起天下百姓,对不起你杀太子、齐王的因由,如今自然又是该死的。所以贫道说,殿下既该死,亦不该死!”
一席话说下来铿锵有力,条理清晰,由浅入深,由深到浅,教李世民双眼越来越亮,表情也越来越振奋,心中生出一股豪气。
待张玄清说完最后一个字,李世民猛地起身,推金山倒玉柱般,轰隆一声拜倒在张玄清身前,口中高呼:“多谢真人指点!”
张玄清吓了一跳,赶忙前去搀扶:“秦王快快请起,贫道化外之人,万不敢当秦王如此大礼……”
...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读书族小说网;https://kpc.lantingge.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只见张玄清微微一笑,指了指他的表情道:“看秦王如今这般痛苦,想必当初下杀手时,心中亦是不愿,不然现在也不会这般惶恐难安。如此,足可见秦王并非那种嗜杀之人。况且秦王事后更有悔意,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人这一生,难免都要犯错。故不怕人犯错,就怕人不认错,只要一个人还肯认错、肯知错就改,那么他就还有救。”
“现如今世人大多不知何为宽恕,但凡见一人有半分错误,便死抓着不放。这个喊一句该杀,那个叫一句该死,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嘴唇一碰下嘴唇,就给人定下一个永世不得翻身的偌大罪名。殊不知,天下没有纯粹的善,亦没有纯粹的恶,人在这世上,都是善恶兼备的庸人而已。哪怕是闻名世界的大善人,也未必一生都没做过一件恶事;哪怕是坏的脚底流脓的大恶人,也未必一生都没做过一件善事。”
“在贫道看来,善恶无有绝对,只有相对,世上无有真正该死之人,亦无有真正不该死之人。不信秦王且看,世间行善积德之人,有的确实是一心为善,但有人却是在赎罪。赎得什么罪?他在行善之前所犯下的罪!然而他们日行一善,接济穷苦,布施舍粥,当真都是善行否?不然!易经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以上所说接济穷苦、布施舍粥,何尝不是在剥夺一部分人的自强不息之念?长此以往,人人仰他鼻息、靠他存活,诚可言他在行善哉?”
“这便是我道家庄子所说‘圣人不死,大盗不止’之理: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世间一切所谓的孝、悌、仁、义、忠、信、贞、廉等等,皆是人道毁弃,从而人为标榜出来的产物。若人皆巡道而生,天下井然,何来大盗?何须圣人?以孝而论,乌鸦生而反哺,无需彰显孝道,自会尽到反哺本职。然若以专注彰显‘孝’为宗旨之赡养,则攀比成风,最终反有人因无法满足所谓‘孝道’,而放弃了赡养,于是就有了孝子和不孝。何若行赡养之本职?人人赡养,不胜出个别所谓的孝子?再如人人排队好,不胜过一群人乱哄哄只突出个别谦让的好品质人?”
“故老子云: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世间变化,每况日下,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故而,老子又云: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是以,真正的圣人、善人,当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无为而无不为。此乃‘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也!”
“当然,贫道说这么多,并非鄙夷世人眼中的善人,斥责他们的行为。毕竟他们所作所为,按理说、按出发心说,确实该值得夸赞,而且他们也确实帮助了一部分需要帮助的人。不过世间还有这么一句话: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他们所行‘善’事,究竟是种善因、结善果,还是种恶因、结恶果,老天都不会对他们另有赏罚便是。”
“再说回秦王殿下您,如今您杀了太子、齐王以及一并子嗣已成事实,然逝者长已矣,生者如斯夫,他们毕竟已经成了过去式,秦王当向前看。打个比方来说,太子、齐王的性格,贫道也略有耳闻,若让他们得了天下,绝非百姓之福。如此一来,秦王杀了他们,究竟是兄弟相残的大恶,还是拯救万民的大善,这绝非任何人能够评说的。不过终究太子已死,他登基后,对天下百姓究竟是祸是福,我们谁也不能下定论,不论是现在还是以后。所以,秦王身为当事人,也切莫以‘自己是在拯救天下苍生’来安慰自己,为自己‘脱罪’。否则日久天长,心性更易,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致使心中邪念不知不觉滋长,造成祸殃。”
“故依贫道所见,秦王与其日日懊悔,或逃避宽慰自己,不如施展有用之身,做出一番功绩、一番远超即便太子登基所能造成的功绩,为自己‘赎罪’。贫道知此时不同上古,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再施我道家无为之政、不言之教,我大唐必然落后。远的不说,就说那,如今就对我大唐虎视眈眈。若真想施我道家政策,除非天下大同,无民族分、无国家分、无种族分,处处兴老庄之学,人人习黄老之道,方可使得。如若不然,我中华民族当有破家亡国之祸!是以,贫道不求秦王日后登基大兴道教,只盼秦王能廉政爱民,结人心、厚风俗、存纪纲,内圣外王,近贤者远谗佞,治国如治家,爱民如爱子,把我大唐打理的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教四方来贺,万国来朝!如此,即便后世史臣,又有哪个敢说秦王错了?此举一便是堵天下悠悠之口,二还是为了疏秦王心中郁结。只要秦王打造出一个旷世无两的盛世王朝,便对的起天下百姓,对得起你杀太子、齐王之因,如今自然是不该死的。可若不然,那便是对不起天下百姓,对不起你杀太子、齐王的因由,如今自然又是该死的。所以贫道说,殿下既该死,亦不该死!”
一席话说下来铿锵有力,条理清晰,由浅入深,由深到浅,教李世民双眼越来越亮,表情也越来越振奋,心中生出一股豪气。
待张玄清说完最后一个字,李世民猛地起身,推金山倒玉柱般,轰隆一声拜倒在张玄清身前,口中高呼:“多谢真人指点!”
张玄清吓了一跳,赶忙前去搀扶:“秦王快快请起,贫道化外之人,万不敢当秦王如此大礼……”
...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读书族小说网;https://kpc.lantingge.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