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原因就是有些领导拍脑袋决策,要求尽可能提高产值,结果是库存如山,发出去的货也卖不动。

    这就是八十年代末的普遍现象,每家集体、国营的工厂都归属于某个局机关管理,企业的自主权不足。

    效益好的单位必须无偿帮扶亏损单位,导致效益好的单位难堪重负,渐渐地走向衰落。

    然有黄瀚开了挂的三水市截然不同,三水市的各大企业同样加班加点开足马力生产。

    但是时间点拿捏得恰到好处,是在八七年和八八年上半年。

    八八年下半年就停止了大干快上,转换成以销定产、提升产品质量。

    也是因为黄瀚神奇的布置,让绝大多数听话的三水市企业不仅仅躲过了危机,还把危机当成机遇取得良好效益,增强了实力。

    所以如今的黄瀚已经是三水市的传奇,太多企业领导有了难题都希望能够跟他谈谈。

    宋解放、陈义华等等领导干部一有机会就约黄瀚聚一聚,谈天说地、谈古论今、谈国际形势、谈发展,什么都谈。

    进入九零年,市场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生活用品由卖方市场完全转变为买方市场。

    新中国大地上又开始时髦一个词“商战”!

    既然是“战”,就肯定有赢家和输家,这时就到了拼实力的时候。

    三水市的企业积累了资金实力,减产过程中提升了产品质量,绝大多数是赢家。

    以前,雨衣都是家当之一,绝大多数人家没有,如今塑料雨披已经不算啥,三水市就有生产厂家,一件塑料雨披出厂价才三块多钱。

    舞台方向可以遮风挡雨,观众可以穿雨披看演出,意味着演出完全可以全天候进行,当然,遭遇雷暴大雨除外。

    然但凡是雷暴大雨,除非是极端天气现象,基本上不可能长久,下一个小时就不错了,大不了等雨停,一样的可以演出。

    黄瀚鼓励同学们保持联络,还经常性约同学们相聚,他其实用不着这些同学资源。

    但是能够肯定,同学们之间是可以互相帮助的。

    这么多同学一起跑步,话题太多,从各地小吃能够聊到东欧形势。

    在南通读大学的王丽问萧蔷道:“你们在沪城时,也一起跑步吗?”

    “我们天天早上去虹口公园跑一个小时左右。”

    “那儿是不是有很多地方在搞建筑啊?”

    “还好吧,主要是中山路那一边。

    我们三水市越来越漂亮,如今的沪城破破烂烂的地方多不胜数,总体水平拿我们比差远了。”萧蔷道。

    陆瑶道:“何止是破破烂烂的地方多,关键是有些河流的水又黑又臭,连江水都有了一股怪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