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机六村已经和姚远住在宿舍区的时候,完全不一样了。
这里已经没有了那些低矮的平房,都变成了四层的楼房。虽然外墙没有任何装饰,一色的红砖,但它仍旧是属于楼房。
但在姚远的感觉里,他反而更怀恋那些低矮的,成排的平房,以及平房四周那些职工们自己搭建的煤棚、鸡窝,还有污水横流的街道。
因为随着这些杂乱无章的建筑的消失,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那些人与人之间的亲情,也随着一起消失了。
街头,再也没有了坐在一起晒太阳聊天的人们,再也没有了孩子们的奔跑和欢笑,就连他过去工作过的清洁队,都已经消失了。
整个村子都静悄悄的,人们走在街上,相互之间碰到了,也多是默默地相向着走过。偶尔打声招呼,也变得十分简短。
有还认识他的职工,看到他,也只是一句:“回来了?”就和他错过去,忙自己的事情去了。留下他站在原地,硬生生把肚子里原来想要说的许多话,都不得不憋回去。
从那个燃情岁月里走出来,突然再回到这个已经变了的老地方,他忽然就有些不适应,仿佛回到了穿越之前的日子,一切又变得那么冷漠了。
他有时候就在心里不断地问自己,这世界是什么时候,为什么,忽然就变得如此冷漠了呢?
虽然六村都变了楼房,但那时候的楼房,是没有暖气的。大家还是要到煤场里去卖煤,然后回来,在楼下的街道上,和成煤泥,摊成煤饼,再储藏到楼下自己盖的煤棚里。
冬天的时候,再从煤棚里,用工具一点点将煤饼提到楼上,烧炉子取暖,顺便把炉子里烧出的炉灰,再带到楼下来倒掉。
煤场在矿机三村对面的河滩里,离着六村有三里多地。
以往的时候,像张大爷这种家里没别人的老人,冬天来临之前,工会会派人过来,查看家里还有没有煤?如果没了,就组织村里住的工人,给拉一些过来,保证冬天的时候老人有煤烧,冻不着。
时光进入八十年代末期,厂里效益逐渐下滑,大家自己顾自己都顾不过来,也就没人管这些事情了。
姚远从六村居委会借了双轮的地排车,和周朝阳去三村的煤场拉煤。
一个老人,一个冬天有个大半吨煤也就差不多够烧了。那个地排车也就能装七八百斤煤。这样,就得来回拉两次。
这下把周朝阳给累的,拉第二趟的时候,刚出了煤场走到公路上,就再也走不动了。
姚远只好把套在身上的地排车拉套放下来,再放好地排车,站在那里等着他。
这小子和姚远年龄差不多大,小肚子先起来了,那是平时胡吃海喝闹的。论身体素质,他比姚远就差的远了。姚远在前面拉,他只在后面推,仍旧累的跟孙子似的。
他喘着粗气,躬着腰从地排车后面转出来,一步步挪到姚远跟前,抱怨说:“姚总啊,你这么大一个老板,随便找个汽车过来,就把这事儿给解决了,干吗非得自己动手啊?”
姚远就笑了说:“这个啊,叫忆苦思甜。还记得咱们小时候上过的忆苦思甜课没有?为啥要上这种课啊?就是要让咱们记住过去的艰难,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只有知道了这个,才会加倍珍惜今天的生活,才不会轻易就毁掉它!这叫啊,创业容易守业难!现在的学校,没了忆苦思甜课,实在是一大损失啊!”
周朝阳听着姚远的话,似乎是有所指的。难道,他识破了自己的计谋,在说话给他听?
周朝阳不敢接话,只嘿嘿两声说:“我实在是不行了,您让我歇会儿吧?”
姚远就走到公路边的路牙石跟前坐下,招手让周朝阳也过来坐下,然后说:“不能休息时间太长啊,要不中午之前就不能把煤饼摊完了。我媳妇说了,干不完活不许吃饭!”
这里已经没有了那些低矮的平房,都变成了四层的楼房。虽然外墙没有任何装饰,一色的红砖,但它仍旧是属于楼房。
但在姚远的感觉里,他反而更怀恋那些低矮的,成排的平房,以及平房四周那些职工们自己搭建的煤棚、鸡窝,还有污水横流的街道。
因为随着这些杂乱无章的建筑的消失,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那些人与人之间的亲情,也随着一起消失了。
街头,再也没有了坐在一起晒太阳聊天的人们,再也没有了孩子们的奔跑和欢笑,就连他过去工作过的清洁队,都已经消失了。
整个村子都静悄悄的,人们走在街上,相互之间碰到了,也多是默默地相向着走过。偶尔打声招呼,也变得十分简短。
有还认识他的职工,看到他,也只是一句:“回来了?”就和他错过去,忙自己的事情去了。留下他站在原地,硬生生把肚子里原来想要说的许多话,都不得不憋回去。
从那个燃情岁月里走出来,突然再回到这个已经变了的老地方,他忽然就有些不适应,仿佛回到了穿越之前的日子,一切又变得那么冷漠了。
他有时候就在心里不断地问自己,这世界是什么时候,为什么,忽然就变得如此冷漠了呢?
虽然六村都变了楼房,但那时候的楼房,是没有暖气的。大家还是要到煤场里去卖煤,然后回来,在楼下的街道上,和成煤泥,摊成煤饼,再储藏到楼下自己盖的煤棚里。
冬天的时候,再从煤棚里,用工具一点点将煤饼提到楼上,烧炉子取暖,顺便把炉子里烧出的炉灰,再带到楼下来倒掉。
煤场在矿机三村对面的河滩里,离着六村有三里多地。
以往的时候,像张大爷这种家里没别人的老人,冬天来临之前,工会会派人过来,查看家里还有没有煤?如果没了,就组织村里住的工人,给拉一些过来,保证冬天的时候老人有煤烧,冻不着。
时光进入八十年代末期,厂里效益逐渐下滑,大家自己顾自己都顾不过来,也就没人管这些事情了。
姚远从六村居委会借了双轮的地排车,和周朝阳去三村的煤场拉煤。
一个老人,一个冬天有个大半吨煤也就差不多够烧了。那个地排车也就能装七八百斤煤。这样,就得来回拉两次。
这下把周朝阳给累的,拉第二趟的时候,刚出了煤场走到公路上,就再也走不动了。
姚远只好把套在身上的地排车拉套放下来,再放好地排车,站在那里等着他。
这小子和姚远年龄差不多大,小肚子先起来了,那是平时胡吃海喝闹的。论身体素质,他比姚远就差的远了。姚远在前面拉,他只在后面推,仍旧累的跟孙子似的。
他喘着粗气,躬着腰从地排车后面转出来,一步步挪到姚远跟前,抱怨说:“姚总啊,你这么大一个老板,随便找个汽车过来,就把这事儿给解决了,干吗非得自己动手啊?”
姚远就笑了说:“这个啊,叫忆苦思甜。还记得咱们小时候上过的忆苦思甜课没有?为啥要上这种课啊?就是要让咱们记住过去的艰难,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只有知道了这个,才会加倍珍惜今天的生活,才不会轻易就毁掉它!这叫啊,创业容易守业难!现在的学校,没了忆苦思甜课,实在是一大损失啊!”
周朝阳听着姚远的话,似乎是有所指的。难道,他识破了自己的计谋,在说话给他听?
周朝阳不敢接话,只嘿嘿两声说:“我实在是不行了,您让我歇会儿吧?”
姚远就走到公路边的路牙石跟前坐下,招手让周朝阳也过来坐下,然后说:“不能休息时间太长啊,要不中午之前就不能把煤饼摊完了。我媳妇说了,干不完活不许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