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布、又名黥布(?—前196年),也是个“老革命”,很早就和逃亡的骊山徒一起成为江中群盗,有可能比陈胜、吴广起义还要早一些,只是没有公开明确打出推翻秦皇朝的旗帜。(本小节引文出自《史记》、《汉书》英布传记的不一一加注。)
英布和彭越不同。陈胜、吴广起义爆发后,他立即响应,和秦皇朝的番阳县令吴芮联手起义,并被吴芮选为女婿。陈胜死后,成为项梁部下,并和项梁、项羽、刘邦等人一起成为第一批被楚怀王封爵的义军首领。后来项羽破釜沉舟救赵、一战威震天下,最先渡河的就是英布的部队。“楚兵常胜,功冠诸侯,诸侯兵皆以服属楚者,以布数以少败众也”。项羽那些威震天下的好仗、胜仗,一线指挥、直接带兵冲锋陷阵的大都是他。所以,项羽大封诸侯的时候,他作为项羽的部将,和各路诸侯一样被封为王。
在推翻秦皇朝的过程中,最先揭竿而起的是陈胜、吴广,成功将各路义军组织起来的是项梁,消灭了秦军主力的是项羽,首先占领咸阳的是刘邦,直接战功最大的应该就是英布。
此人心机不多。项羽杀楚怀王熊心,就是派他前往。他也毫无二心、追着撵着把熊心杀了。但政治底线又很清楚,推翻秦皇朝阶段,他每战奋勇争先、十分积极主动,之后就明显消极被动了。项羽进攻齐鲁诸田,他就只是应付差事。楚汉战争开始后,他又很明显试图置身事外。
梳理英布处理政治事务的原则,只分是非对错而不计成败利钝、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是平民百姓的淳朴原则。当然,是那个历史阶段的平民百姓,后来平民百姓的原则也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只扫自家家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古代中国社会,哪哪都不可一概而论啊!
英布背楚向汉,像是被刘邦手下谋士随何忽悠了。这一过程,司马迁的记叙很是形象生动,译为白话文反倒像兑了水。原文如下:
汉三年,汉王击楚,大战彭城,不利,出梁地,至虞,谓左右曰:“如彼等者,无足与计天下事。”谒者随何进曰:“不审陛下所谓。”汉王曰:“孰能为我使淮南,令之发兵倍楚,留项王于齐数月,我之取天下可以百全。”随何曰:“臣请使之。”乃与二十人俱,使淮南。
至,因太宰主之,三日不得见。随何因说太宰曰:“王之不见何,必以楚为强,以汉为弱,此臣之所以为使。使何得见,言之而是邪,是大王所欲闻也;言之而非邪,使何等二十人伏斧质淮南市,以明王倍汉而与楚也。”
太宰乃言之王,王见之。
随何曰:“汉王使臣敬进书大王御者,窃怪大王与楚何亲也。”
淮南王曰:“寡人北乡而臣事之。”
随何曰:“大王与项王俱列为诸侯,北乡而臣事之,必以楚为强,可以托国也。项王伐齐,身负板筑,以为士卒先,大王宜悉淮南之众,身自将之,为楚军前锋,今乃发四千人以助楚。夫北面而臣事人者,固若是乎?夫汉王战于彭城,项王未出齐也,大王宜扫淮南之兵渡淮,日夜会战彭城下,大王抚万人之众,无一人渡淮者,垂拱而观其孰胜。夫托国于人者,固若是乎?大王提空名以乡楚,而欲厚自托,臣窃为大王不取也。然而大王不背楚者,以汉为弱也。夫楚兵虽强,天下负之以不义之名,以其背盟约而杀义帝也。然而楚王恃战胜自强,汉王收诸侯,还守成皋、荥阳,下蜀、汉之粟,深沟壁垒,分卒守徼乘塞。楚人还兵,间以梁地,深入敌国八九百里,欲战则不得,攻城则力不能,老弱转粮千里之外。楚兵至荥阳、成皋,汉坚守而不动,进则不得攻,退则不得解,故曰楚兵不足恃也。使楚兵胜汉,则诸侯自危惧而相救。夫楚之强,适足以致天下之兵耳。故楚不如汉,其势易见也。今大王不与万全之汉而自托于危亡之楚,臣窃为大王惑之。臣非以淮南之兵足以亡楚也。夫大王发兵而倍楚,项王必留;留数月,汉之取天下可以万全。臣请与大王提剑而归汉,汉王必裂地而封大王,又况淮南,淮南必大王有也。故汉王敬使使臣进愚计,愿大王之留意也。”
淮南王曰:“请奉命。”阴许畔楚与汉,未敢泄也。
楚使者在,方急责英布发兵,舍传舍。随何直入,坐楚使者上坐,曰:“九江王已归汉,楚何以得发兵?”布愕然。楚使者起。何因说布曰:“事已构,可遂杀楚使者,无使归,而疾走汉并力。”布曰:“如使者教,因起兵而击之耳。”
于是杀使者,因起兵而攻楚。楚使项声、龙且攻淮南,项王留而攻下邑。数月,龙且击淮南,破布军。布欲引兵走汉,恐楚王杀之,故间行与何俱归汉。
从项羽手下的九江王而成为了刘邦手下的淮南王,封地从现在的安徽六安至南昌、衡山一带。无论九江王还是淮南王,他所凭借的都是自己的赫赫战功。
刘邦抓韩信,他也在现场,心机不多也还是被惊醒了。待见到用彭越做成的肉酱,遂决心造反。
准备过程中,被手下官员贲赫获悉,乘驿站马车赶往长安举报他,说:“布谋反有端,可先未发诛也。”建议刘邦抢先派兵抓捕。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读书族小说网;https://kpc.lantingge.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英布和彭越不同。陈胜、吴广起义爆发后,他立即响应,和秦皇朝的番阳县令吴芮联手起义,并被吴芮选为女婿。陈胜死后,成为项梁部下,并和项梁、项羽、刘邦等人一起成为第一批被楚怀王封爵的义军首领。后来项羽破釜沉舟救赵、一战威震天下,最先渡河的就是英布的部队。“楚兵常胜,功冠诸侯,诸侯兵皆以服属楚者,以布数以少败众也”。项羽那些威震天下的好仗、胜仗,一线指挥、直接带兵冲锋陷阵的大都是他。所以,项羽大封诸侯的时候,他作为项羽的部将,和各路诸侯一样被封为王。
在推翻秦皇朝的过程中,最先揭竿而起的是陈胜、吴广,成功将各路义军组织起来的是项梁,消灭了秦军主力的是项羽,首先占领咸阳的是刘邦,直接战功最大的应该就是英布。
此人心机不多。项羽杀楚怀王熊心,就是派他前往。他也毫无二心、追着撵着把熊心杀了。但政治底线又很清楚,推翻秦皇朝阶段,他每战奋勇争先、十分积极主动,之后就明显消极被动了。项羽进攻齐鲁诸田,他就只是应付差事。楚汉战争开始后,他又很明显试图置身事外。
梳理英布处理政治事务的原则,只分是非对错而不计成败利钝、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是平民百姓的淳朴原则。当然,是那个历史阶段的平民百姓,后来平民百姓的原则也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只扫自家家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古代中国社会,哪哪都不可一概而论啊!
英布背楚向汉,像是被刘邦手下谋士随何忽悠了。这一过程,司马迁的记叙很是形象生动,译为白话文反倒像兑了水。原文如下:
汉三年,汉王击楚,大战彭城,不利,出梁地,至虞,谓左右曰:“如彼等者,无足与计天下事。”谒者随何进曰:“不审陛下所谓。”汉王曰:“孰能为我使淮南,令之发兵倍楚,留项王于齐数月,我之取天下可以百全。”随何曰:“臣请使之。”乃与二十人俱,使淮南。
至,因太宰主之,三日不得见。随何因说太宰曰:“王之不见何,必以楚为强,以汉为弱,此臣之所以为使。使何得见,言之而是邪,是大王所欲闻也;言之而非邪,使何等二十人伏斧质淮南市,以明王倍汉而与楚也。”
太宰乃言之王,王见之。
随何曰:“汉王使臣敬进书大王御者,窃怪大王与楚何亲也。”
淮南王曰:“寡人北乡而臣事之。”
随何曰:“大王与项王俱列为诸侯,北乡而臣事之,必以楚为强,可以托国也。项王伐齐,身负板筑,以为士卒先,大王宜悉淮南之众,身自将之,为楚军前锋,今乃发四千人以助楚。夫北面而臣事人者,固若是乎?夫汉王战于彭城,项王未出齐也,大王宜扫淮南之兵渡淮,日夜会战彭城下,大王抚万人之众,无一人渡淮者,垂拱而观其孰胜。夫托国于人者,固若是乎?大王提空名以乡楚,而欲厚自托,臣窃为大王不取也。然而大王不背楚者,以汉为弱也。夫楚兵虽强,天下负之以不义之名,以其背盟约而杀义帝也。然而楚王恃战胜自强,汉王收诸侯,还守成皋、荥阳,下蜀、汉之粟,深沟壁垒,分卒守徼乘塞。楚人还兵,间以梁地,深入敌国八九百里,欲战则不得,攻城则力不能,老弱转粮千里之外。楚兵至荥阳、成皋,汉坚守而不动,进则不得攻,退则不得解,故曰楚兵不足恃也。使楚兵胜汉,则诸侯自危惧而相救。夫楚之强,适足以致天下之兵耳。故楚不如汉,其势易见也。今大王不与万全之汉而自托于危亡之楚,臣窃为大王惑之。臣非以淮南之兵足以亡楚也。夫大王发兵而倍楚,项王必留;留数月,汉之取天下可以万全。臣请与大王提剑而归汉,汉王必裂地而封大王,又况淮南,淮南必大王有也。故汉王敬使使臣进愚计,愿大王之留意也。”
淮南王曰:“请奉命。”阴许畔楚与汉,未敢泄也。
楚使者在,方急责英布发兵,舍传舍。随何直入,坐楚使者上坐,曰:“九江王已归汉,楚何以得发兵?”布愕然。楚使者起。何因说布曰:“事已构,可遂杀楚使者,无使归,而疾走汉并力。”布曰:“如使者教,因起兵而击之耳。”
于是杀使者,因起兵而攻楚。楚使项声、龙且攻淮南,项王留而攻下邑。数月,龙且击淮南,破布军。布欲引兵走汉,恐楚王杀之,故间行与何俱归汉。
从项羽手下的九江王而成为了刘邦手下的淮南王,封地从现在的安徽六安至南昌、衡山一带。无论九江王还是淮南王,他所凭借的都是自己的赫赫战功。
刘邦抓韩信,他也在现场,心机不多也还是被惊醒了。待见到用彭越做成的肉酱,遂决心造反。
准备过程中,被手下官员贲赫获悉,乘驿站马车赶往长安举报他,说:“布谋反有端,可先未发诛也。”建议刘邦抢先派兵抓捕。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读书族小说网;https://kpc.lantingge.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