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守义见孟凛关上了房门,劈头盖脸问道:“贵府老夫人所言可真?你如何与……瑶儿相识?”
孟凛拱手说道:“是家母误会东煦与姜姑娘之间的关系。而东煦出于私心,的确无法向家母解释清楚此事。”
姜守义满是厚茧的手掌“啪”地一声拍得八仙桌晃了晃,质问道:“瑶儿的身份你也知晓,若日后回宫传出你与她之间的谣言,该当如何?!”
孟凛正色道:“家母已病入膏肓,最大的愿望便是能看到东煦找到相伴之人。姜老方才也感受到姜姑娘的担忧与在意,岂能不知子女对待父母的拳拳关爱之心?我府上的下人皆受过我们母子过命的恩惠,且知根知底,绝做不出传谣之事。若日后真有此事发生,一切皆有我来承担。”
姜守义与他坚毅笃定甚至有些倨傲的目光相碰,冷斥道:“如何承担?”
“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予之为取[1]。东煦昨日已与姜姑娘达成共识,就如何在合适的契机回宫做了安排。”他向北拱手道:“如今官家命东煦为皇长子授课,将来二皇子回宫后,自然也会一并拜师。然,东煦并非无所求,待日后扶持二皇子入主青宫,自然也会以太傅身份入内阁参知政事。若控制谣言的能力都不曾具备,还谈何为二皇子日后的前途铺路?”
“你又如何笃定计划不会出现变故?”姜守义见他毫不避讳地说出日后的图谋,心里头倒是生出一些欣赏之意。
孟凛笑了笑,“人生在世,犹如一场场战役。决定最终胜负的,从来都不是一关一隘的得失,而是知己知彼身经百战练就的本事。我自幼从勾栏瓦肆中长大,熟知贪官污吏的手段。
十四岁去往金城投奔李敬将军时,眼见他被奸佞所害,也暗中调查到战败的真相。
十七岁考中进士,放弃翰林院供职选择从九品县令,熟知地方官的怠政。
因父亲获罪受到牵连被关押九年,获得陆同赏识继而引起官家的注意,身兼皇子师及崇文门税关幕后操控的身份。每一步路,皆在计划之外却也尚在把控之内。”
“你竟然……也发现了?”姜守义听他提到金城之战,不由得眼圈红了起来。
孟凛倏然转身走至窗前,眸中难掩失落与痛心,道:“萧炎勾结北狄陷害李敬将军以及我大汉三万将士,终有一日,我会将此事的真相揭开,还李敬将军父子公道。”
姜守义见他一针见血说出自己多年辛苦查来的真相,提袍艰难单膝下跪,老泪纵横地拱手道:“就凭这句话,老夫愿凭孟大人差遣!”
孟凛上前一步将他扶起,“东煦之所以将此事和盘托出,便是给孟老一颗定心丸。只是此事牵连甚广,绝不可急于一时。至少此时我们的身份皆不具备翻案的能力。朝堂之事,您比我更清楚,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无端还会牵连二皇子与姜姑娘。还望姜老将此事放在心里,莫要对任何人提起,包括姜姑娘在内。”
他坦然地直面姜守义诧异的目光,“姜姑娘虽看上去冷静自持,然东煦瞧得出来,她面对携子回宫的压力委实不小。若知晓您心急为李将军报仇,无端为她增加压力,若在官家以及萧皇后面前显露出些许,引起敌人的警觉得不偿失。待她们母子的地位稳固后,再与她共谋此事也不晚。”
暗中却嗤笑道:“就您那野心勃勃心比天高的女儿,正想着如何取代萧皇后母仪天下,若得知您迫切地想要为李将军报仇,定然会想办法阻拦,横生我的事端才是真的。”
姜守义见他言谈之间有理有据,听起来并无不妥,便道:“需要老夫如何配合,孟大人直言便是。”
孟凛斟了一盏茶奉至他面前,将昨晚与姜瓖说的那般再次说了一遍,笑道:“这事儿对于姜老来说,犹如小事一桩。若东煦未猜错,姜老平日虽在兵部任散职,却始终暗中关注着朝廷用兵的动向?”
见姜守义频频点头,他轻啜一口茶汤后,继续道:“如今萧炎虽碍于祖制辞去兵部尚书一职,暗中提擢侍郎汤思退继任尚书,仍旧把控着兵部诸事。”修长的手指沾了一些茶汤在桌上简单画了一幅图。
“在这九边重镇之中,宣府、大同与太原总兵为萧炎的嫡派。宁夏固原甘肃则因地势偏远,朝廷一再缩减开支,油水甚少,想来,萧炎虽看不上那三位总兵,却也维持着上供与保护伞的关系。辽东总兵一脚踩两船,暗中投靠萧炎,明面儿上与蓟州总兵袁承轩交好。如此看来,只有袁承轩一脉并不买萧炎的账。
若姜老有心,可调查后写两份密函。一份将兵部并未实际掌握各重镇兵将人数的证据列出,指明每年吃空饷的现状以及具体数额。另一份,将蓟州吃空饷的数额单另抄录一遍,我另有用途。”
姜守义看着眼前思路清晰运筹帷幄的年轻后生,竟然对朝廷军事布置以及兵部空饷现状如此洞悉。此人日后若与宦官奸佞为伍,将会使朝廷遭到灭顶之灾!他不由得冷然问道:“你要作何用途?”
孟凛见他扔不放心,看着桌面上逐渐隐去的水渍,笑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据可靠消息,萧炎暗中指使两家赶制战士冬衣的商人,孝敬武清伯两万件冬衣,据说送往蓟州。”
姜守义双目一瞪,“老夫只是一介粗人,见不得前方战士保家卫国还要受冻!”
孟凛拱手说道:“是家母误会东煦与姜姑娘之间的关系。而东煦出于私心,的确无法向家母解释清楚此事。”
姜守义满是厚茧的手掌“啪”地一声拍得八仙桌晃了晃,质问道:“瑶儿的身份你也知晓,若日后回宫传出你与她之间的谣言,该当如何?!”
孟凛正色道:“家母已病入膏肓,最大的愿望便是能看到东煦找到相伴之人。姜老方才也感受到姜姑娘的担忧与在意,岂能不知子女对待父母的拳拳关爱之心?我府上的下人皆受过我们母子过命的恩惠,且知根知底,绝做不出传谣之事。若日后真有此事发生,一切皆有我来承担。”
姜守义与他坚毅笃定甚至有些倨傲的目光相碰,冷斥道:“如何承担?”
“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予之为取[1]。东煦昨日已与姜姑娘达成共识,就如何在合适的契机回宫做了安排。”他向北拱手道:“如今官家命东煦为皇长子授课,将来二皇子回宫后,自然也会一并拜师。然,东煦并非无所求,待日后扶持二皇子入主青宫,自然也会以太傅身份入内阁参知政事。若控制谣言的能力都不曾具备,还谈何为二皇子日后的前途铺路?”
“你又如何笃定计划不会出现变故?”姜守义见他毫不避讳地说出日后的图谋,心里头倒是生出一些欣赏之意。
孟凛笑了笑,“人生在世,犹如一场场战役。决定最终胜负的,从来都不是一关一隘的得失,而是知己知彼身经百战练就的本事。我自幼从勾栏瓦肆中长大,熟知贪官污吏的手段。
十四岁去往金城投奔李敬将军时,眼见他被奸佞所害,也暗中调查到战败的真相。
十七岁考中进士,放弃翰林院供职选择从九品县令,熟知地方官的怠政。
因父亲获罪受到牵连被关押九年,获得陆同赏识继而引起官家的注意,身兼皇子师及崇文门税关幕后操控的身份。每一步路,皆在计划之外却也尚在把控之内。”
“你竟然……也发现了?”姜守义听他提到金城之战,不由得眼圈红了起来。
孟凛倏然转身走至窗前,眸中难掩失落与痛心,道:“萧炎勾结北狄陷害李敬将军以及我大汉三万将士,终有一日,我会将此事的真相揭开,还李敬将军父子公道。”
姜守义见他一针见血说出自己多年辛苦查来的真相,提袍艰难单膝下跪,老泪纵横地拱手道:“就凭这句话,老夫愿凭孟大人差遣!”
孟凛上前一步将他扶起,“东煦之所以将此事和盘托出,便是给孟老一颗定心丸。只是此事牵连甚广,绝不可急于一时。至少此时我们的身份皆不具备翻案的能力。朝堂之事,您比我更清楚,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无端还会牵连二皇子与姜姑娘。还望姜老将此事放在心里,莫要对任何人提起,包括姜姑娘在内。”
他坦然地直面姜守义诧异的目光,“姜姑娘虽看上去冷静自持,然东煦瞧得出来,她面对携子回宫的压力委实不小。若知晓您心急为李将军报仇,无端为她增加压力,若在官家以及萧皇后面前显露出些许,引起敌人的警觉得不偿失。待她们母子的地位稳固后,再与她共谋此事也不晚。”
暗中却嗤笑道:“就您那野心勃勃心比天高的女儿,正想着如何取代萧皇后母仪天下,若得知您迫切地想要为李将军报仇,定然会想办法阻拦,横生我的事端才是真的。”
姜守义见他言谈之间有理有据,听起来并无不妥,便道:“需要老夫如何配合,孟大人直言便是。”
孟凛斟了一盏茶奉至他面前,将昨晚与姜瓖说的那般再次说了一遍,笑道:“这事儿对于姜老来说,犹如小事一桩。若东煦未猜错,姜老平日虽在兵部任散职,却始终暗中关注着朝廷用兵的动向?”
见姜守义频频点头,他轻啜一口茶汤后,继续道:“如今萧炎虽碍于祖制辞去兵部尚书一职,暗中提擢侍郎汤思退继任尚书,仍旧把控着兵部诸事。”修长的手指沾了一些茶汤在桌上简单画了一幅图。
“在这九边重镇之中,宣府、大同与太原总兵为萧炎的嫡派。宁夏固原甘肃则因地势偏远,朝廷一再缩减开支,油水甚少,想来,萧炎虽看不上那三位总兵,却也维持着上供与保护伞的关系。辽东总兵一脚踩两船,暗中投靠萧炎,明面儿上与蓟州总兵袁承轩交好。如此看来,只有袁承轩一脉并不买萧炎的账。
若姜老有心,可调查后写两份密函。一份将兵部并未实际掌握各重镇兵将人数的证据列出,指明每年吃空饷的现状以及具体数额。另一份,将蓟州吃空饷的数额单另抄录一遍,我另有用途。”
姜守义看着眼前思路清晰运筹帷幄的年轻后生,竟然对朝廷军事布置以及兵部空饷现状如此洞悉。此人日后若与宦官奸佞为伍,将会使朝廷遭到灭顶之灾!他不由得冷然问道:“你要作何用途?”
孟凛见他扔不放心,看着桌面上逐渐隐去的水渍,笑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据可靠消息,萧炎暗中指使两家赶制战士冬衣的商人,孝敬武清伯两万件冬衣,据说送往蓟州。”
姜守义双目一瞪,“老夫只是一介粗人,见不得前方战士保家卫国还要受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