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赵诗雨夹紧嘴巴,眼帘低垂,始终没有开口。

    “……”嬴则看见这一幕,稍稍愣了下,老眼一闪动,却是想到了问题所在,当即朗声说道:“公主勿忧!老夫今日此问,也是与荀夫子当年所提之事有关。”

    “当年老夫还不及花甲之年,恰逢荀夫子来我秦国谈及法治,曾有一个提议。”

    “夫子言明,秦国之法行之有效,百年不到便将昔日边陲弱国锤炼成为今日霸主,商君之法功不可没!只是,对于我秦国法治严刑,吏治深刻一事,夫子一直抱有不同意见,只不过当时夫子没有给出可行之策。”

    “我秦国虽翘首以盼,却也深知此事非一时之急,也就没有再追问夫子。”

    说着,嬴则眼中似有精芒,神情有些亢奋,激动地说道:“可此前见到夫子,夫子曾言,有普世之法出自公主之口,所以老夫前来,就是想来听听公主高见!”

    “……”赵诗雨眉头紧锁,一时之间也有些矛盾,不知该不该说。

    毕竟,这变法改制不是小事,这可是能动摇秦国社稷根基的大事!任何人都不会淡然视之,赵诗雨对此更要慎之又慎,宁可沉默也不能言过。

    “还请公主放心,不论是何等言论,老夫都愿闻其详。昔日公主曾与墨家巨子谈及天下归一论,这天下一国之梦,深得老夫心意。我秦国百年前浴火重生,直到如今屹立于列国之林,为得就是要消除天下兵战之苦,匡合天下!为此,不论公主之言何等僭越,老夫也甘愿倾心闻之!”老人此刻紧紧注视着赵诗雨,心神激昂之下,苍老枯槁的手带着一丝颤抖,足以见得其心中无法平息的心绪。

    自从前阵子与荀子一别,荀子口中的普世之法就已经成为了老人心中的魔怔。

    为了能一解心中的疑惑,老人已下定决心,即便是向赵诗雨坦明身份,也要一听赢凰的“高论”!

    眼见老人情绪激动,眼底的真诚不像是假,赵诗雨皱眉思索了片刻,最终开口说道。

    “既然如此,那诗雨就给老先生说明一二!”赵诗雨一脸郑重,答应了老人的请求。

    “好……好好,公主请讲!”嬴则老人此刻红光满面,老眼之中光芒不住得闪烁,对赵诗雨的言论异常期待。

    这时,赵诗雨的声音也紧跟着传来。

    “昔年,夫子曾游历秦国,遍访秦国周郡,考察官吏之治,对于秦国变法以来所取得之成就,夫子有多次盛赞。”

    “当年秦国积弱,几近覆灭,为保社稷长远,商君以愚民御民之术,行耕战之法,让秦国稳住根基,并能迅速恢复国力。其次,辅以猛药治之,动用宗室之力,平肃国内士族之乱,将秦国上下拧成一股力,共同对外,通商赋利,这才有了今日的秦国。”

    “秦法虽行之有效,但是商君之法却有相应的弊端。”

    “第一,商君之法是以当时秦国而论,于现今而言,已非最适宜之法。这就是因为,商君之法定则太过细致,如此虽然可以避免很多过错,却也对和耕战无关的事物有着非同寻常的抑制作用,使得秦人只晓耕战,只知耕战,不通其他。”

    “对于当时的秦国而言,如何生存下去是最大的问题!任意一方面都不可有差错,否则将会有亡国之祸,所以以耕战之法调动国民之心,利用功利刺激秦人建功立业,从而使得国力、军力、战力大增!如此行事倒也无可厚非!”

    “可现如今秦国已是当世诸侯之最,甚至有一统天下的能力,但却没有治理天下的‘底蕴’。”

    “秦人长期受制于耕战之法,对于其他事物漠不关心,整个秦国朝野由上而下都充斥着耕作分利、杀敌建功的功利之心,而无丝毫正向风气。”

    “秦国上下不通文教不识养士,使得秦国虽强却只强军力,对于治理一方的贤臣谋士,竟然只能从六国之人中选取,百余年间竟无一位秦人可堪担负起一国之良相。长此以往,未来的秦国将只有军队,而无治国之士!”

    “此等情形,若是一直有战还可,秦国以战养战奉养其身,以自身的优势逐渐磨灭六国之力,进而寻得一统天下的可能。”

    “可若是这一天真的到来,天下一统止戈罢兵,秦人奉行了百余年的耕战之法没了释放的空间,若此时仍然奉行商君之法,所有人都只知道耕作立功升爵,只想兵战立功升爵,少有文采出众、治理国家之人。长此以往耕作者成富农,兵战者长年累月不休,征伐频频,国为苦战,民为战苦,唯独没有贤良士子治理一方、安民生息,天下岂不大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