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崇钧是个尘封多年的名字了,当年他们办地下诗社,可没想过会招来一个货真价实的地下党。
崇钧为接近诗社里一位家中人脉极广的同学而来,他藏得很深,人死了,大家才觉察他的身份。汪伪的特务在他身上打了十几个猩红的弹孔。乔玦对崇钧最后一个印象是他上儿童院去找珵佩,遥遥撞见崇钧也在。热带的秋碧空如洗,萧爽地蓝着,青年男女的声音自远处传来,“崇钧哥,我知道你们学校要回内地了,我不怕跟你回内地,你要是走,我偷偷买船票跟你一起走。我求你,你和二哥他们一起回内地去好么,我求求你……我已经知道你来香港是为了什么,那天你家里那两个人不是你父母对不对,他们是……”秋风声声,严崇钧搂着关珵佩,一言不发,一如一尊清灰色大理石塑像环抱着尘世的少女。雕塑是凝冷的静物,永生永世定格在拥抱爱人的动作中。
那日他怕偷听情人衷肠,掉头走远回避,后来严崇钧说家人来港,请假几天,从此再没见过。再过数日崇钧的名字便登了报,所有被风声抹去的字眼都在白纸黑字上见了分晓。港报要博眼球,斗大的字写着“岭南大学高材生竟是共产党杀手,华宴舍命夜刺汪派政要,万弹穿心,血溅三尺”,底下一列列蝇头小字,仿佛武侠一样写得刀光剑影,只当是出热闹全武行。起初大家瞒着关珵佩,可到底瞒不住,她哭得近乎发疯,父母、兄长、闺友、佣人、诗社成员,好几十个人轮流看管她,家里所有尖的利的全收了起来,露台屋顶的门也锁了,生怕她自杀——有一回差些叫她成功。明丽美好从关珵佩身上日渐褪去,她每天都嚎哭怒骂,骂日本人,骂汉奸,有时也骂严崇钧那两个“上头”,全世界她都骂,仿佛人人有份害死严崇钧,连看护她的亲朋都骂上,骂别人拦着她去死。
他们当年劝她,妹妹,你这样崇钧如何安息。她冷冷看向一屋子的人,反唇相讥:“他安息什么,他安息了,我怎么办呢?他最好就不得安乐,变成鬼回来找我——”此后她不再哭了,变成了一个喂饭喂水时才会从喉头挤出点声音的木头人。后来有一日,关珵佩忽然醒了过来,从此化作关珵直随信附上的照片里打扮招展的老妇,容颜隐没于极浓的妆容下,一顶网纱帽半遮着面,迷蒙黑纱上坠点点白碎钻,有些像泪痕。她笑容很媚地看向镜头,帽檐上的缎带在照片中定格成一个随风飘远的模样。
“她给我寄过那男孩的相,浓眉深目,长得是有一二分像崇钧。所以我后来也想开了,汇点钱而已,我让香港的朋友多看顾一下佩佩,总不会出事的。她,唉,她……说到底,人活一世,总要做梦的。不做梦,哪里活得下去?”关珵直苦笑一声,抹了把头发,那一头用染膏还原的乌浓,终也流露一丝最贵价的染发剂都无能为力的斑白,“崇钧若是泉下有知,一定怪我这样纵着佩佩,任由她不爱惜自己。”
“珵直……”
过了好半晌,乔玦才道:“崇钧不会怪你。”除却这句话,他也不知该说什么。二人静静地对坐在这冬夜里,余光里都是逐沉的天色。
还是关珵直开了口:“说些别的吧,夜这么长。”他捧起那茶杯,缓缓啜了一口,叹道。
在外人眼中,这位年已花甲的中国巨贾是个不大近人的。关珵直言辞温文,风度俊雅,可那恂恂儒风里总带着点矜严和疏远,唯有此刻一笑,才展露二三少年时的风趣幽谐。他对乔玦笑道:“哥伦布出海三十年了,你好不好奇这些年我在美国的故事?”
乔玦应着他:“怎么不好奇,前些天我读报,读到‘旅美华侨企业家关珵直先生近日归国游览万里河山,盛赞祖国改革开放事业’,吓了一跳。报纸还在,我待会找出来你看下,很大一行标题。你倒好,成了企业家了,我还以为你会继续研究中文,在美国当汉学家、大学者呢。珵直,不和我说说这些年的经历么?”
“什么游览万里河山,我那个秘书订不到直飞广州的航班,我先到的上海,转头就飞广州来找你了,一路上什么也没看到。从飞机舷窗边往下望整个中国都是田。”
关珵直自嘲般笑了一下:“士农工商,我们中国人最讲这一套。我是做不了学问,当不了‘士’,又吃不了农和工的苦,才去当商人。”
“当年到了美国,我蒙友人举荐到加州伯克利东方语文学系任职。是后来大哥看出我在混日子,亲自飞来美西找我,天,大嫂也来了。我那些论文专着,什么《从敦煌俗赋看中国讲唱文学》、《宋朝游观文学文体学研究》,满纸老调重弹,哈,用英文再弹一遍。那叠学术废纸糊弄糊弄美国人便算了,糊弄大哥可不行,他说:‘弟弟,你打算一辈子就在这些故纸堆里打转,庸庸碌碌?’大嫂也劝我,不如回纽约吧,现在家里生意缺人呢,一家人在一起也好互相照顾……都说双亲走后长兄如父长嫂如母,他们觉得是时候对我尽一份责任了,非对我尽责任不可——我原本一个人自由自在,又给他们逮了回去。唉,说出来不怕你笑,其实教美国学生中文也没什么意思,我原以为自己能作出一番学问呢,整日蹉跎着,那点宏愿就淡了,”关珵直摇着头,语调带上些许苍凉,“我开的课只讲中国古代史,学生们觉得无聊,没几个人听课。谁爱听,我这个中国人自己念大学时都不爱听老师讲古代史,总觉得不过是些老黄历,秦皇汉武、汉唐盛世也就那么一回事,我们年轻一代,还开创不出个比那些封建帝国更伟大的国家来?可惜造化弄人。到纽约之后,我上大哥的公司学着做事,大哥说我的头脑还是用在经商上好,以前钻研文学,真是浪费。他当他夸我,可那话使我很不好受。有天我傍晚到中央公园闲逛,看到曼哈顿那些车水马龙在淡金色的落照中朦胧地晃动,忽然觉得一切都像场虚妄。其实一到美国我便什么理想都没了,像个肥皂泡叫人扎破。我总想着从前。”
原是要说新大陆的新故事,兜兜转转,又说回旧国的旧事了。他这几十年的羁旅里仅剩的一点青春回忆,那从前唯一的夸耀。他在美国一遍遍回忆那往事,像宴后流连之人站在一席残羹冷炙前寂寞地回望往昔珠歌翠舞。
“我总是想起我们在广州的日子,那时候学校要迁去韶关,你说不想再像避走香港那样又避走粤北、偏安一隅,想留下来办一个出版抗战刊物的地下报社,不止要写战地通讯,还要当联络站、搜集情报……想起来真是惊心动魄,战机成天在天上飞,广州的大学全成日军司令部了,多得霞织的爸爸肯借惠爱路那间药房的地下室给大家用,又好不容易弄来印刷机,天天盼着捷报传来好印成铅字派出去鼓舞人心。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诗社、报社那些朋友……”
“今天重聚,我特意找了以前的旧照出来,藏得太深了,找了好半天。”乔玦仿佛已预料他会追忆旧事,早准备妥当,从茶几底捧出一铁盒来。一只五六十年代中国家庭常见的马口铁盒子,年久生锈,存放粮票、布票、存折云云。乔玦把那叠粮票布票取出来,又神秘地掀开一层铁皮,方露出这盒中玄机。原来这铁盒子下边还有一夹层,一张张旧得发黄的照片在底下压着。
天全暗了,但并没有如纽约般火树银花、华灯四起。故国宁静的冬夜像一湾深蓝的湖水,没有纽约那些粲然的霓虹灯不死不休地探照他这个异乡流亡者的灵魂,它只幽幽地流泻,沁进他心里。这一大叠照片中有许多他没参与的过往,有几张似是乔玦与另个人的合照,但关珵直的目光全被四五年那张照片攫住了:日本人在中山纪念堂签署投降书的第二日,他们一群年轻人在报社门口合的影。身后是地下室的窄门,身前是无限远的天地。直到这一刻,当年那些老同学的面容才在他眼前再度清晰起来,这些年他光顾着回忆乔玦,忘了太多人了,印刷的哲甫、校对的霞织、派消息的兆龙……他用手指逐一轻点着照片上的人物,逐一念着他们的名字,最后,手指又落回乔玦的影像上。照片是黑白照,但他永不忘那天乔玦套了一件浅褐的绒背心。“那时候大家可真年轻呀,哲甫、霞织、兆龙,我和你,还有……”他的眼睛仍在看着相中的乔玦。
乔玦接上他的话:“还有彦石呢,这照片就是他帮我们拍的,你记得么。”
“对,王彦石,他回广州在他那个什么亲戚的诊所……”
“他叔叔的诊所。”
“是、是,看我这记性,他叔叔的诊所。他叔叔暗地里干走单帮生意,从香港带些紧俏的药啊货啊到卖到广州黑市。唉,那时候香港也沦陷了,从香港回来的人哪有回广州的,都是躲到重庆去,也不知道他来广州干什么,做生意都赶不上热乎是不。”
乔玦听他如此评价王彦石,沉默了好一会。半晌,他才推了推那笨重的黑框眼镜,唇边笑纹淡了,略有些严肃地道:“你和他交往少,你不了解他。”
关珵直一愣,那套练达的处世之道令他立刻反应过来认错:“我说错话了。”
乔玦仍在看着那合照,眼神却已散开去,似是在看一位照片之外的人:“没有他我早死了。你没和他说过几句话,不知道他怎么弄来那支盘尼西林,那年头盘尼西林贵过黄金,他求他叔叔借他的。原本他只在他叔叔作走私幌子的诊所帮人看看病,因为那支盘尼西林,被要挟着帮他叔叔走私了一回,广州去清远,那么远的路——走私药品被日军知道了是要杀头的。百姓也不待见药贩子,觉得他们发国难财……他一生就这一个污点……”
又是好一阵沉默。最后,关珵直半低下头,双手十指紧扣着:“都怪我那时候没有保护好你。”
崇钧为接近诗社里一位家中人脉极广的同学而来,他藏得很深,人死了,大家才觉察他的身份。汪伪的特务在他身上打了十几个猩红的弹孔。乔玦对崇钧最后一个印象是他上儿童院去找珵佩,遥遥撞见崇钧也在。热带的秋碧空如洗,萧爽地蓝着,青年男女的声音自远处传来,“崇钧哥,我知道你们学校要回内地了,我不怕跟你回内地,你要是走,我偷偷买船票跟你一起走。我求你,你和二哥他们一起回内地去好么,我求求你……我已经知道你来香港是为了什么,那天你家里那两个人不是你父母对不对,他们是……”秋风声声,严崇钧搂着关珵佩,一言不发,一如一尊清灰色大理石塑像环抱着尘世的少女。雕塑是凝冷的静物,永生永世定格在拥抱爱人的动作中。
那日他怕偷听情人衷肠,掉头走远回避,后来严崇钧说家人来港,请假几天,从此再没见过。再过数日崇钧的名字便登了报,所有被风声抹去的字眼都在白纸黑字上见了分晓。港报要博眼球,斗大的字写着“岭南大学高材生竟是共产党杀手,华宴舍命夜刺汪派政要,万弹穿心,血溅三尺”,底下一列列蝇头小字,仿佛武侠一样写得刀光剑影,只当是出热闹全武行。起初大家瞒着关珵佩,可到底瞒不住,她哭得近乎发疯,父母、兄长、闺友、佣人、诗社成员,好几十个人轮流看管她,家里所有尖的利的全收了起来,露台屋顶的门也锁了,生怕她自杀——有一回差些叫她成功。明丽美好从关珵佩身上日渐褪去,她每天都嚎哭怒骂,骂日本人,骂汉奸,有时也骂严崇钧那两个“上头”,全世界她都骂,仿佛人人有份害死严崇钧,连看护她的亲朋都骂上,骂别人拦着她去死。
他们当年劝她,妹妹,你这样崇钧如何安息。她冷冷看向一屋子的人,反唇相讥:“他安息什么,他安息了,我怎么办呢?他最好就不得安乐,变成鬼回来找我——”此后她不再哭了,变成了一个喂饭喂水时才会从喉头挤出点声音的木头人。后来有一日,关珵佩忽然醒了过来,从此化作关珵直随信附上的照片里打扮招展的老妇,容颜隐没于极浓的妆容下,一顶网纱帽半遮着面,迷蒙黑纱上坠点点白碎钻,有些像泪痕。她笑容很媚地看向镜头,帽檐上的缎带在照片中定格成一个随风飘远的模样。
“她给我寄过那男孩的相,浓眉深目,长得是有一二分像崇钧。所以我后来也想开了,汇点钱而已,我让香港的朋友多看顾一下佩佩,总不会出事的。她,唉,她……说到底,人活一世,总要做梦的。不做梦,哪里活得下去?”关珵直苦笑一声,抹了把头发,那一头用染膏还原的乌浓,终也流露一丝最贵价的染发剂都无能为力的斑白,“崇钧若是泉下有知,一定怪我这样纵着佩佩,任由她不爱惜自己。”
“珵直……”
过了好半晌,乔玦才道:“崇钧不会怪你。”除却这句话,他也不知该说什么。二人静静地对坐在这冬夜里,余光里都是逐沉的天色。
还是关珵直开了口:“说些别的吧,夜这么长。”他捧起那茶杯,缓缓啜了一口,叹道。
在外人眼中,这位年已花甲的中国巨贾是个不大近人的。关珵直言辞温文,风度俊雅,可那恂恂儒风里总带着点矜严和疏远,唯有此刻一笑,才展露二三少年时的风趣幽谐。他对乔玦笑道:“哥伦布出海三十年了,你好不好奇这些年我在美国的故事?”
乔玦应着他:“怎么不好奇,前些天我读报,读到‘旅美华侨企业家关珵直先生近日归国游览万里河山,盛赞祖国改革开放事业’,吓了一跳。报纸还在,我待会找出来你看下,很大一行标题。你倒好,成了企业家了,我还以为你会继续研究中文,在美国当汉学家、大学者呢。珵直,不和我说说这些年的经历么?”
“什么游览万里河山,我那个秘书订不到直飞广州的航班,我先到的上海,转头就飞广州来找你了,一路上什么也没看到。从飞机舷窗边往下望整个中国都是田。”
关珵直自嘲般笑了一下:“士农工商,我们中国人最讲这一套。我是做不了学问,当不了‘士’,又吃不了农和工的苦,才去当商人。”
“当年到了美国,我蒙友人举荐到加州伯克利东方语文学系任职。是后来大哥看出我在混日子,亲自飞来美西找我,天,大嫂也来了。我那些论文专着,什么《从敦煌俗赋看中国讲唱文学》、《宋朝游观文学文体学研究》,满纸老调重弹,哈,用英文再弹一遍。那叠学术废纸糊弄糊弄美国人便算了,糊弄大哥可不行,他说:‘弟弟,你打算一辈子就在这些故纸堆里打转,庸庸碌碌?’大嫂也劝我,不如回纽约吧,现在家里生意缺人呢,一家人在一起也好互相照顾……都说双亲走后长兄如父长嫂如母,他们觉得是时候对我尽一份责任了,非对我尽责任不可——我原本一个人自由自在,又给他们逮了回去。唉,说出来不怕你笑,其实教美国学生中文也没什么意思,我原以为自己能作出一番学问呢,整日蹉跎着,那点宏愿就淡了,”关珵直摇着头,语调带上些许苍凉,“我开的课只讲中国古代史,学生们觉得无聊,没几个人听课。谁爱听,我这个中国人自己念大学时都不爱听老师讲古代史,总觉得不过是些老黄历,秦皇汉武、汉唐盛世也就那么一回事,我们年轻一代,还开创不出个比那些封建帝国更伟大的国家来?可惜造化弄人。到纽约之后,我上大哥的公司学着做事,大哥说我的头脑还是用在经商上好,以前钻研文学,真是浪费。他当他夸我,可那话使我很不好受。有天我傍晚到中央公园闲逛,看到曼哈顿那些车水马龙在淡金色的落照中朦胧地晃动,忽然觉得一切都像场虚妄。其实一到美国我便什么理想都没了,像个肥皂泡叫人扎破。我总想着从前。”
原是要说新大陆的新故事,兜兜转转,又说回旧国的旧事了。他这几十年的羁旅里仅剩的一点青春回忆,那从前唯一的夸耀。他在美国一遍遍回忆那往事,像宴后流连之人站在一席残羹冷炙前寂寞地回望往昔珠歌翠舞。
“我总是想起我们在广州的日子,那时候学校要迁去韶关,你说不想再像避走香港那样又避走粤北、偏安一隅,想留下来办一个出版抗战刊物的地下报社,不止要写战地通讯,还要当联络站、搜集情报……想起来真是惊心动魄,战机成天在天上飞,广州的大学全成日军司令部了,多得霞织的爸爸肯借惠爱路那间药房的地下室给大家用,又好不容易弄来印刷机,天天盼着捷报传来好印成铅字派出去鼓舞人心。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诗社、报社那些朋友……”
“今天重聚,我特意找了以前的旧照出来,藏得太深了,找了好半天。”乔玦仿佛已预料他会追忆旧事,早准备妥当,从茶几底捧出一铁盒来。一只五六十年代中国家庭常见的马口铁盒子,年久生锈,存放粮票、布票、存折云云。乔玦把那叠粮票布票取出来,又神秘地掀开一层铁皮,方露出这盒中玄机。原来这铁盒子下边还有一夹层,一张张旧得发黄的照片在底下压着。
天全暗了,但并没有如纽约般火树银花、华灯四起。故国宁静的冬夜像一湾深蓝的湖水,没有纽约那些粲然的霓虹灯不死不休地探照他这个异乡流亡者的灵魂,它只幽幽地流泻,沁进他心里。这一大叠照片中有许多他没参与的过往,有几张似是乔玦与另个人的合照,但关珵直的目光全被四五年那张照片攫住了:日本人在中山纪念堂签署投降书的第二日,他们一群年轻人在报社门口合的影。身后是地下室的窄门,身前是无限远的天地。直到这一刻,当年那些老同学的面容才在他眼前再度清晰起来,这些年他光顾着回忆乔玦,忘了太多人了,印刷的哲甫、校对的霞织、派消息的兆龙……他用手指逐一轻点着照片上的人物,逐一念着他们的名字,最后,手指又落回乔玦的影像上。照片是黑白照,但他永不忘那天乔玦套了一件浅褐的绒背心。“那时候大家可真年轻呀,哲甫、霞织、兆龙,我和你,还有……”他的眼睛仍在看着相中的乔玦。
乔玦接上他的话:“还有彦石呢,这照片就是他帮我们拍的,你记得么。”
“对,王彦石,他回广州在他那个什么亲戚的诊所……”
“他叔叔的诊所。”
“是、是,看我这记性,他叔叔的诊所。他叔叔暗地里干走单帮生意,从香港带些紧俏的药啊货啊到卖到广州黑市。唉,那时候香港也沦陷了,从香港回来的人哪有回广州的,都是躲到重庆去,也不知道他来广州干什么,做生意都赶不上热乎是不。”
乔玦听他如此评价王彦石,沉默了好一会。半晌,他才推了推那笨重的黑框眼镜,唇边笑纹淡了,略有些严肃地道:“你和他交往少,你不了解他。”
关珵直一愣,那套练达的处世之道令他立刻反应过来认错:“我说错话了。”
乔玦仍在看着那合照,眼神却已散开去,似是在看一位照片之外的人:“没有他我早死了。你没和他说过几句话,不知道他怎么弄来那支盘尼西林,那年头盘尼西林贵过黄金,他求他叔叔借他的。原本他只在他叔叔作走私幌子的诊所帮人看看病,因为那支盘尼西林,被要挟着帮他叔叔走私了一回,广州去清远,那么远的路——走私药品被日军知道了是要杀头的。百姓也不待见药贩子,觉得他们发国难财……他一生就这一个污点……”
又是好一阵沉默。最后,关珵直半低下头,双手十指紧扣着:“都怪我那时候没有保护好你。”